拔罐


「拔罐」一詞,最早記載於《五十二病方》中,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,起初是作為外科瘡瘍吸血排膿用的,伴隨中醫學經驗的累積拔罐的種類、方法以及適應證也逐漸擴大,內外婦兒各科都有其適應證,臨床經常配合針灸治療。

那麼,甚麼是拔罐呢?拔罐是以罐為工具,利用燃火、抽氣等方式排出罐內空氣,造成負壓吸附腧穴或痛點,使局部皮膚充血、瘀血,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


拔罐的好處有以下三點:

1. 疏通經絡:通過拔罐的溫熱及負壓刺激體表的穴位及經脈的皮部,能夠袪除經絡中的病邪,使氣血暢通,經脈得以濡養。

2.平衡陰陽:舉個例子來說,發熱是陽氣勝的表現,大椎是諸陽之匯,大椎穴拔罐可以達到泄熱的效果;關元穴具有強壯補腎填精的作用,可以治療虛寒性疾病。

3.調和臟腑:通過拔罐產生的負壓使皮膚充血、瘀血,使經絡與其相連的臟腑氣血調達,從而達到治療臟腑的功效。


進行拔罐注意與禁忌事項

1.飽腹、空腹都不宜。

2.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;拔罐痕跡未散不宜再拔。

3. 孕婦腰部需慎用。

4.女子經期腰部、血症部位、皮膚過敏、潰瘍破損處不可拔罐。

5.火罐後不能馬上洗澡。

6. 骨骼凹凸不平、肌肉瘦削、毛髮濃密部位不宜。


有關拔罐的迷思……

1. 時間愈長愈好:不少人認為時間愈久效果愈好,其實不然。如果時間過久有可能出現水泡,不僅不能治病還可能引起感染。正確的留罐時間為10到15分鍾,但也因人因地而異,老人小孩皮膚較脆弱,梅雨季節或濕氣較重的區域可酌情減少拔罐時間。

2.罐後立刻洗澡:很多人拔罐後喜歡立刻洗澡,其實拔罐後皮膚處於一個較為脆弱的狀態,毛孔舒張容易受寒或涼,所以正確的時間是在拔罐的兩小時後,洗澡的溫度可以比平時的水溫高攝氏1、2度。


撰文:註冊中醫師施彤欣